客户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北疆观察
数字报刊
北疆新闻 > 旅游 > 正文

万鸟迁徙舞翩跹。4月5日,走进位于兴安盟境内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众多候鸟在此停歇栖息。微风的吹拂下,湿地与珍稀候鸟的美丽身姿相映成趣,尽显自然之美。

晨曦中的湿地候鸟。

“为了更好地守护这片候鸟的家园,我们保护区管理局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监测体系。”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说,正值候鸟迁徙繁殖季节,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智慧守护”的方式,为候鸟迁徙和繁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中心屏幕观察保护区候鸟迁徙情况。

在保护区管理局的监控中心内,智慧管理平台实时展示着生态监测数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及巡护次数等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屏幕仔细观察保护区候鸟迁徙情况。

通过保护区监控移动端观察鸟类状态

眼下,15套多光谱视频监控系统全天候运行,覆盖了保护区4/5的面积。一双双敏锐的“智慧之眼”,不仅大幅提升了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减少了人工巡查的工作量。

布设在保护区内的高清摄像头全天候运行

“针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核心区,我们通过云台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时、动态地观察辖区内的各种情况。”高文华说,无论是候鸟的栖息状态,还是周边环境的细微变化,都能尽收眼底。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对候鸟的实时追踪和监测,保护区还为重点鸟类佩戴了卫星定位跟踪器。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随时调取、回放过往影像,监测鸟类的迁徙动态,还能更加准确地分析候鸟的迁徙路径、生活习性等关键信息,为科研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工作人员通过卫星追踪器移动端监测候鸟迁徙路线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让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6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6种。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候鸟都会从此处飞过。

目前,保护区已迎来候鸟北归的高峰期,工作人员正全面加强对湿地周边的巡护以及宣传,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为鸟类迁徙创建安全又温暖的“家”。(记者:高敏娜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毕力格)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编辑:杨净毓
10796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弯转迤逦老牛湾 蓝天碧水显温柔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