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兴安盟,黑土地上覆盖的秸秆不仅是丰收的印记,更是新一年节水增效的绿色序章。
4月1日,走进兴安盟科右中旗现代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保护性耕作项目田,合作社理事长郭双泉正用手机测量土壤墒情,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秸秆还田后,土壤就像喝饱了‘存粮水’,表层含水率比传统耕作高出15%,可以减少两次春播灌溉!”郭双泉介绍说,兴安盟正推行的“不翻地、不烧秆、留盔甲”保护性耕作模式带来的直观变化——通过秸秆覆盖减少水分蒸发、免耕播种保持结构、蓄水保墒涵养地力,在节水增产的同时,更构筑起防风固土的生态屏障。
近年来,兴安盟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印发《兴安盟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节水行动,特别是在农业节水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兴安盟实施以工程节水为主,农艺、结构、品种节水配套,机制节水引领的“五节”综合措施,全面推进农业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为构建节水型社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树立了典范。
在突泉县太平乡白庙子村的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多台工程机械同步作业,工人分工协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该项目区主要包括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
“项目改造提升后,灌溉方式采用浅埋滴灌,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总用水量仅为120万立方米,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总节水量达58万立方米。”突泉县农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负责人赵艳介绍,今年突泉县将聚焦农业节水提效增收,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各20万亩。
工程节水夯基础,农艺节水提效率,结构节水调布局,品种节水挖潜力,机制节水保长效……兴安盟的农业节水实践如同一套精密的“组合拳”。
数据显示,2024年,在工程节水方面,兴安盟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高效节水工程77万亩;农艺节水方面,以玉米、大豆等作物为重点,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达319.46万亩,同比增加11.59%;结构节水方面,调优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大大豆、谷子等低耗水作物,大豆播种面积229.41万亩,同比增加2.69%;旱作节水方面,旱作区大力推广深耕深松、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增施有机肥和地膜覆盖等土壤改良、蓄水保墒技术。
项目早开工,节水早建设。今年春季,兴安盟加速绘制节水农业新图景:计划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65万亩,打造高标准节水示范区4个,实施管灌改滴灌改造提升30万亩,推广抗旱保水剂2.5万亩,压减高耗水作物5万亩,新增节水品种1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85万亩,新增节水能力0.72亿方,全面推进全盟农业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如今,兴安盟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已达1265.7万亩,推广抗旱新品种100万亩。这场从“透支地力”到“涵养生机”的节水变革,让兴安盟的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这土地里的“水分账”算出了生态账,更算出了致富账,铺就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之路。(记者 高敏娜 实习生 刘也)
北疆新闻 | 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媒体平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主办的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一类资质平台。
北疆新闻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疆新闻”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疆新闻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疆新闻”,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疆新闻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bjwmaster@163.com。
版权声明:北疆新闻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48148811蒙ICP备16001043号-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闻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200009-1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